English

考研图书:并非考生的唯一寄托

1999-06-16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奂果 我有话说

编者的话:上研究生既能在各方面充实自己,又可以在正式踏入社会之前找到一块积累经验的缓冲区。因此,考研,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的选择。

时下的考研热催生了一个巨大的图书市场,从开始一两家出版社的尝试到今天的百舸争流,各路英豪齐集考研图书市场,都期待着能从这块甜美的大蛋糕之中分得一块。

然而,从最初想买买不到,到今天想买不知买什么,犯难的总是那些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够“硕袍加身”的莘莘学子们。

不管你正在为考研而发愁,亦或是此刻已经“功成身就”,能否说出你心里的感觉,与我们一起关注考研?

99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尚未偃旗息鼓,而新一轮考研大战早已烽烟四起。长期刊登考研书讯广告的《中国青年报》五月份一则广告所列考研图书达77种之多,其中政治24种,英语23种。另据媒体报道,北京某高校学生通宵排队只为考研辅导班。更不用提一浪又一浪高校餐厅前的考研小广告。其实,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数字,据最新统计数字表明,1999年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为31.9万人,2000年可能突破35万,而1995年不过15.5万人。五年间考生录取比例由3.6 1降至5 1,考研竞争的激烈程度由此可见一斑。

在这场考研大比试中,考研图书起到的作用不亚于金庸小说中的九阳真经,一旦读透,便能让学子们在每年一月的华山论剑中傲视群雄。不过如今武学真经不止一本。据了解,北京的考研图书市场主要被人民大学出版社、北京大学出版社、清华大学出版社、学苑出版社、西苑出版社、世界图书出版公司、专利文献出版社七家单位所瓜分。这情形真有点像战国七雄并立,逐鹿中原的场面。

面对相同的题材,各出版社是八仙过海,各显其能。有的是发挥大出版社的影响力和多年品牌的号召力,组织教学科研命题改卷前线的老师进行编写。如此系出名门,又配之以风头响亮的图书宣传和层层书店分销体制。有的是个体书商联络考研辅导名师,你策划我写书,再倚靠一家出版社出书,固其不乏灵活性与对考研趋势的动态把握,也在其中分得了一杯羹。为此目的,各出版社都由以前争书店争市场转变为争作者争高质量的编写水平。因为只有保证了图书的第一质量——编写,才能在最终意义上获得市场。但这同时又带来一个问题,即同一作者可能在不同出版社出版书名不同的著作,那么面对已经成型的政治基本理论和有限的英语语言理论,这些可以称作“孪生”的课本之间究竟有多少差异呢?

此外,各考研图书上市时间因竞争而越来越被提前,2000年应试图书早在今年三月中旬已经面市,而那时99年改卷工作才刚刚开始。稍晚者在五月中旬也已全面出击。而可能会变动的考试大纲至今未出,那么宣称紧扣大纲的编辑写作意图从何体现?这种追求时间效益的做法是否真正考虑了考生的实际需要呢?当然有些出版社采取了车轮大战式的滚动出书法,即先一轮出大致不变的基本理论复习书,然后再根据复习阶段的演进出第二轮重点难点书和第三轮冲刺书。这有点像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,考生们准备着,时刻准备着——购买。对于出版社这些煞费苦心的设计,考生的反映和选择又是什么?他们是否如出版社所强调的那样领会到“这一本”才是与众不同的真经呢?

笔者为此走访了北京某高校历史系和中文系的部分考生,发现他们选择考研复习书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三种:一是实力派,在对自己实力充分自信的基础上选择就会变得无所谓,“因为那些书都大同小异,知道自己弱处后,随便找本书看看就行了。”考生A随意而坦率地说。二是经验派,这经验来自上一届同学的建议与忠告,所以这就使得某一两本书的名气在考生中越传越盛,至于究竟如何,大家遵循着传统思路,前辈的经验毕竟是以某些事实为依据的。三是“上班”族,这类同学既参考了别人的经验,又自己付出了经济代价去参加考研辅导班,亲闻了名师们的耳提面命,形成了自己新的经验的体会。也许对于其他书籍来说,一本好书耐得住寂寞,而对于趋之若鹜的新卖点——考研图书而言,一本真正的好复习书,不会寂寞。由此可见,考生的选择最具有发言权。

在调查中,笔者也一再听到淡化应试色彩,加强素质教育的呼声,同时又听到在这目的性与实用性极强的考试行为中,考研图书能否担当起素质教育重任的疑问,应该说这是困扰着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大问题。不过对于考生来说,未来寄托在考试结果上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